山西科技新闻网讯:走进长治市长子县宋村镇东郭村蔬菜交易市场内却呈现火热的场面,工人们正忙着打包、搬运、装车,脸上露出喜悦的神情。东郭村539户、1 621人,耕地3 036亩。作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,东郭村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引擎,全力推动特色蔬菜种植,建设全县最大的蔬菜交易市场和保鲜冷库,合理化、规模化的产业布局助推蔬菜种植成为农民增收的绿色产业、富民产业。
蔬菜产业打牢增收根基
据了解,东郭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塌陷地和一级路绿化租地补偿款,村里开展各项工作困难重重。产业连着民生,是群众稳定增收、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。“近年来,村党支部坚持从实际出发、从村情出发,多次召集支村‘两委’党员干部开会研究、群策群力,主动深入农户家中征求意见,还组织支村‘两委’、村民代表到山东寿光学习先进经验,到福建厦门、广东广州等地了解市场行情,最终确定了全村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的主要方向。”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主任杜旭东说。随后,东郭村先后流转集体土地200亩,从外省引入抗病性强的优质蔬菜品种,并聘请专家优化改良种植技术,进而带领全村村民一同发展设施蔬菜600余亩,全村的设施蔬菜大棚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。设施蔬菜要长远发展,必须要增强市场竞争力。为了确保蔬菜销售有销路、有行情,东郭村党支部借鉴先进经验,积极探索出“党支部+农户+合作社”的经营模式。村党支部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主动与农户联系,吸纳农户加入合作社,并积极引入厦门、汕头、广州等地一批蔬菜客商入驻,确保蔬菜上市后能卖出去并且卖个好价格,有效为普通农户规避风险,增加收入。“经过多年对市场的摸索,我们瞅准外地市场的季节档口,引导村民种植反季节蔬菜。每年5—10月中旬蔬菜种植品种较多,进入11月,对外销售较多的蔬菜品种较少,主要是西葫芦和长白菜,一天大概往外地批发30多吨蔬菜,主要发往河北、河南、山东、北京等地。时下西葫芦在本市场批发价为2元/斤,运输到外地零售,到手价4~5元/斤;长白菜今年价格不好,批发价2毛/斤左右,主要发往福建厦门。”杜旭东向记者介绍了蔬菜种植户的生意经。经过多年的探索,东郭村蔬菜产业健康稳定发展,目前,由村委指导经营和参股合作的蔬菜种植合作社5家,已建设蔬菜大棚91个、移动大棚270个,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 000余亩,其中,青(尖)椒种植面积达1 500余亩,蔬菜种植真正成为村民致富的朝阳产业。
产业升级拓展致富渠道
蔬菜产业的带富效应逐渐显现,为提高蔬菜种植效益,2022年东郭村投资260万元建设了1个大型蔬菜交易市场,投资630万元建设了蔬菜保鲜库。可吸纳20位蔬菜经纪人同时进行蔬菜交易,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200多名,并可有效解决周边20公里群众“卖菜难”“卖菜贱”问题。走进市场一角,但见几位工人很麻利地将西葫芦进行分拣打包。“干什么只要肯出力,就能够挣到钱。我们两口子从6月到11月都在市场上班,有时外调任务多,干得顺手,每人每天就能挣200~300元!”村民杜林林今年60岁,他们夫妻俩都在市场工作,他边分拣西葫芦边介绍说。听了村民的自我介绍,杜旭东补充道:“11月是蔬菜批发的淡季,每天在市场做包装的工人大约有10个左右,都来自本村和邻村,大多都是60岁左右。做蔬菜包装每人每天收入170~180元,手脚麻利的能挣200多元。‘装车比较累点,都是村里的棒小伙干,装1车蔬菜需要2~3人,早晨7:00来市场,忙时干到11:00多,中午管饭,发菜高峰时每人每天能挣800元,低峰时每人每天能挣500元。’”“东郭村蔬菜交易市场和保鲜冷库2022年5月建成并投入使用,分5个市场间,大小12个冷藏保鲜库,可有效提升蔬菜的交易和运输效果。”杜旭东高兴地说。种植户杜伟红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 :“我一共有5个棚,3个简易棚、2个日光棚,每年收入十几万元。以前销路困难,村里修建了蔬菜保鲜库和蔬菜交易市场,就距离几百米,更加方便蔬菜存储和出售。去年,我又加建了春秋棚,带棉被的,政府有补贴,弄了3亩地,这个棚的建成使我的收入有了较大的提高。看着热闹的蔬菜交易市场,杜旭东给记者算起了账,他说:“市场和保鲜冷库今年采取‘租赁+托管经营’模式运行,可同时满足1 800吨辣椒和2 000吨白菜的打冷保鲜,有力推动本地蔬菜远销广东、湖北、湖南、北京等地,这样价位就起来了,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经营性收入130万元。”
▲ 谢昌孝 摄影
特色产业焕发经济潜能
为探索发展新路径,东郭村支村“两委”充分挖掘本村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,在原“丹城醋业”传统生产工艺的基础上,植入醋文化观光体验环节;今年又引入了长子有来头食品有限公司,投资580万元,上马猪头肉生产车间项目,两个深加工项目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40万元。东郭村地平水浅,土地肥沃、交通便利,一条起源于发鸠山下的长子母亲河——漳河之水,由西向东流经该村。借助地下地上充足优质的水资源,该村于2016年3月成立了山西丹城醋业有限公司。生产工艺借鉴原老厂南漳镇酒村酒厂熏蒸技术,高度融合了山西老陈醋传统工艺,严格执行蒸、酵、熏、淋、陈五道工序技术要求,实现了高起点设计、新设备引进和全方位管理三大突破。主管生产的常灵肖表示,他们力求将一个精益求精、用心酿造,具有“酸、香、绵、甜、鲜”回味无穷的“漳源牌”老陈醋呈现在世人面前。同时,参照山西省东湖、紫林等醋业文化体验园和长治市潞酒文化工业园等形式,依托现有的“丹城醋业”生产基地,大力开辟酿造工艺、饮食文化、醋保健文化等文化观光体验模块。一方面提高醋的销量,另一方面通过推广体验式观光旅游业,提高本村品牌知名度,促进农旅深度融合发展。东郭村的醋业生产基地观光旅游,可为村集体增加年收入10万余元。长子猪头肉为清水白猪头肉,传说起源于清末民初,其肉质红润,吃起来肥而不腻,百年来都是民间艺人开店小规模生产,销量仅限于本地。一直以来,由于受储存技术影响,难以实现规模化、标准化生产。2022年东郭村又引进了长子有来头食品有限公司,加工“诸事顺利”品牌猪头肉。该公司与山西农大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单位进行技术合作,引进国际领先的真空包装机和HPP超高压灭菌保鲜技术,常温下20天、0~4℃下50天可以保持产品原色、原味、原营养成分,解决了长子猪头肉储存难题,有利于扩大长子猪头肉的销售市场,让更多消费者尽享长子猪头肉美味。“诸事顺利”品牌猪头肉标准化生产车间,年可加工猪头肉及卤肉制品600吨,年销售收入1 800万元,利润300万元,税金130万元,可提供就业岗位50多个,为村集体增加年收入30万元。有来头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常竹新信心满满地说:“今年10月底所有机器设备已安装到位,11月初已全面投入生产。”他表示,公司将以长子猪头肉优势产品为依托,加快长子猪头肉规模化、标准化生产,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,助力乡村振兴。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东郭村集体收入有了明显增长,本着强村富民、乡村振兴的理念,东郭村支村“两委”班子决定,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力用于改善人居环境方面。近两年,先后投资200余万元对村内基础设施进行提档升级,村内主街巷道全部硬化,主街全部配套下水管网,路灯照明覆盖村内主街小巷,全面完成“改气”“改厕”,村里的整体面貌有了明显改变,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大幅提升。杜旭东信心满满地说:“下一步,我村将持续坚持党建引领,聚焦产业发展,抢抓政策机遇,充分利用资源,带领全村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,力争到2025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400万元,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,奋力打造景美业兴、村强民富的新东郭。”
编辑:秦云庆